刘庭芳:一个工具撬动的医院管理文化革命

2016-09-23

  成或不成,医者时常怀揣着小小的“中国梦”。担任公立医院院长26年,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主席刘庭芳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构建中国医院管理专业,在清华已经得以实现;另一个则是构建中国医学品管圈。

  品管圈,就是通过一圈圈的反复循环,达到质量持续改进。

  十年前初次接触品管圈,刘庭芳就毅然将它带入大陆医院。没想到,这一举动竟撬动了一场医院管理文化的变革。

  当年的刘庭芳,初任院长,因不懂系统管理知识十分苦闷。而十余年后,当他站在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TED演讲台上的时候,已经是中国品管圈之父、医院管理的大家,在中国医疗版图上画了一个“圈”。

ted_08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主席刘庭芳

  被“圈住”的10分钟

  11年前,一次考察交流的机会,刘庭芳在宝岛台湾“邂逅”了品管圈。虽然不能拍照、不能录音、不能录像,但短短的10分钟,却让刘庭芳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何谓品管圈?即各类人员自发组织起来利用PDCA质量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以及卫生统计学的相关工具,寻找引致问题的多个原因,再用评价公式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通过查检表做验证,拟定对策,并持续改进,推进标准化的建立。

  可以说,品管圈“圈住”的正是阻碍质量提升的“绊脚石”。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生命线,而一圈又一圈的品管圈可以持续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推进质量提升。

  “医院有很多物品、很多流程,如果把这个品管圈带回去做医院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庭芳观摩的时间虽短,却已经被品管圈的科学性深深吸引,这不正是当时医院管理者所欠缺的吗?

  “从定性的管理进入到定量的管理,这就是管理科学,”刘庭芳指出,无法定量的管理很难把控质量,更难对质量进行持续地改进,而标准化就是品管圈的魅力所在。

  从首次“试水”到星火燎原

  回到大陆,刘庭芳一直心心念念着开展品管圈。终于,他等来了第一次“试水”的机会。品管圈在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海南省精神病医院试点,国内第一批品管圈应运而生。

  2010年,海南省所有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做了1000个品管圈,居全国之首。这就意味着,1000个医疗质量、服务管理问题得到了实实在在地解决。由于试点取得的成绩,原国家卫生部特意到海南调研,并委托刘庭芳在清华大学主持医院品管圈研究。

  随后,《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出版,至今发行量超过10万册;品管圈被写进中国二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成立;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相继举办,受到海峡两岸媒体关注,

  “今年是第四次大赛,国际健康质量组织主席也关注这次活动,”刘庭芳欣喜地说。去年他还发表了五篇品管圈相关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而目前全国已经有40万人参加品管圈活动,而且有120多个专利是通过品管圈展开的,品管圈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得到普及。

  “医”欲善其身 必先利其“圈”

  既然品管圈在提升质量上有如此明显的优势,医者们可以如何加以善用?

  血液内科病房中,不乏因免疫力低下导致肛周感染甚至死亡的病人。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BBC血缘圈采取了积极改进的措施,先通过科学实验,反复验证确定了清洗液的浓度、温度、浸泡时间及清洗次数,建立了肛周清洗措施的标准化;自行研制比色卡和“爱?清洁”套装盒,实现了肛周清洗物品的标准化。从而,肛周感染率由17.2%下降为5.93%,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感染率,每年还为医院节省6万元开支,真正实现了“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控制成本,改善服务”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品管圈的推广和应用,是医院管理文化的变革。刘庭芳指出:“品管圈给医院带来的改变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它的质疑现在慢慢淡化,三年时间基本覆盖全国,这只是品管圈万里长城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远,我们将来的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覆盖全国2.4万家医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简介|媒体报道|网络营销|产品中心|人才招聘|联系方式|网站地图|健康导航|问题反馈

Copyright © 2000-2024 www.39.net 版权所有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