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1月27日,原名北京中央医院,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筹资建设和管理的西医综合医院。经过9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医院,成为我国重要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中心,在医疗卫生参与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试点工作26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向“疑难急重疾病诊疗中心、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创新转化基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迈进。
医院性质:公立医院
医院类型:大学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特色专科:医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肝移植、肾移植、白血病、关节置换、胃肠道肿瘤、恶性骨肿瘤保肢化疗、妇科恶性肿瘤、脊柱功能重建、骨与关节损伤、胸部微创手术、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血液透析、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眼病、突发性耳聋等领域的诊断治疗均处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重点学科:拥有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妇产科、眼科、泌尿外科、儿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病理科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骨科学(骨肿瘤、骨创伤、骨关节、脊柱外科)、妇科学(妇科、计划生育与生殖中心)、重症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护理、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胸外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腔镜外科、乳腺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血液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关节病研究所、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5个北京大学级研究所;拥有教育部“视觉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和 “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疗办公占地面积:医院占地面积5904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5177.07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89906.45平米
床位数:编制床位1448张(开放床位1700余张)
科室数:43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和25个职能处室
医师数量:937人
高级职称人员:552人
硕博以上导师人数:140人
全国知名专家:泌尿外科王晓峰,眼科黎晓新,内分泌科纪立农,心脏中心胡大一,风湿免疫科栗占国,胃肠外科王杉,皮科张建中,肝病研究所魏来,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创伤骨科姜保国,骨肿瘤科郭卫,骨关节科吕厚山,脊柱外科刘海鹰,妇产科魏丽惠,胸外科王俊等
年门诊量:2012年,全年门、急诊量2,434,025人次
2013突出表现
2013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质量效率为抓手,推进医院全面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过改良改造医院就诊格局、拓展便民服务时间,开展节假日诊疗检查项目、缩短挂号时间,增加预约挂号等方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同时医院受卫生部委托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新型付费方式,患者先在预付费就诊卡内存上押金,再挂号、就诊、逐项做检查、治疗,最后一并结算。此新型付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因多次交费产生的等候时间。移动收费站的试行,即将开展自主办卡充值服务和住院床旁结算业务,都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医院继续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程”,构建并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控、检查、评价、反馈的长效机制;深化学习型临床路径应用管理系统的探索,突破临床路径实施瓶颈,极大推动了医院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的提高;组织临床专家修订的《知情同意书汇编》,得到卫生部的高度认可并向全国推荐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上线实现了医疗质量的全过程实时管理,受到卫生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实时的医院感染控制检测随访系统为全方位监测医院感染并实现随访;医院全面实施移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优质护理100%全覆盖,制定规章与流程(P&P),规范临床操作,提升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正式签约“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委员会牵头单位以及北京市临床技能实验示范分中心。医院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等教育部质量工程12项。拥有《外科学》、《麻醉学》、《眼科学》、《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医院连续四年连续主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得到了教育部、卫生部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高度认可,建立起临床医学教育示范工程。2012年“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成立,牵头组织全国“中心”专家编写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已成为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2013年“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能力培训中心”正式启用,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模拟医学教育全新模式。作为唯一的中国大陆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次登上国际医学科学教育者学会年会讲坛,向世界介绍了医院临床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践改革的体会和成绩,扩大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医院科研技术力量雄厚,设有药物临床试验、医学伦理平台,实验室科研技术共享平台和实验动物服务平台,并有转化医学中心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服务等平台,并致力于建立基于“临床路径-临床组织标本库-随访库”的临床研究平台。2013年临床组织标本库正式运行,探索并建设现代医学三位一体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三联体”,带动各学科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全面运行,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更科学、更完善的支持与服务。“基于科研评估的学科个体化发展策略制定”和“基于人才信息库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极大推动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医院设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用于资助医学科研、教学、管理、青年人才培养等。设立迄今,医学科研课题种类涵盖基础、临床、重点、交叉、科室扶持计划、护理等六大类课题,资助课题483项,资助总金额1642.79万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大学医院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西城区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的支持,借鉴国际通行的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模式,于2007年9月建立起以人民医院为中心医院、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形成新的“X+Y”整合型健康服务链,为共同体居民提供到从健康维护、慢病管理、疾病诊治所需的各项服务。运行6年来,现在有共同体成员单位311家,其中医疗机构26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9家。北京128家,外阜183家。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北京市的西城、海淀、昌平、大兴和顺义五个城区,以及新疆、云南、青海、山西、湖南、山东、哈尔滨、河南等省市,并跨出国门服务到老挝。通过创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有效配置,使广大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从内部挖潜,创新性构建文明服务缺陷管理体系,并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医院建设与管理领域,全面实施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开展医院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实现医疗环节和服务透明可控,为公立医院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从经验性管理到专业化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随意性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进行研究与实践。同时,积极参与卫生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6项,包括“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院医疗资源精细化管理”、“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示范项目”、“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联网审计”、“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基础护理”、“护理记录电子化和护理移动信息化建设”、“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疼痛规范化诊疗”、“临床营养科设置”、“DRGs”等,促使医院自身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
2013年,正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95周年,全院职工秉承“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的院训精神,以建设“疑难急重疾病诊疗中心、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创新转化基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示范基地”为战略目标,在医院前进的征程上承载生命的嘱托,铸就医学的丰碑,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获奖项
医连续六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三次蝉联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并被评为北京十佳三甲医院、全国百家2010改革创新公立医院之一、首都平安示范医院、北京市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试点医院特殊贡献奖、第三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并再次当选全国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2011年我院党委由于工作突出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我院党委再次获得“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的表彰。